
一、生产流程中的PMP控制点
食品、制药企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料进厂检验制度应包括有害生物和卫生学指标;
2.进入厂区的物品应仔细检查,避免带入有害生物;
3.原料在库房应当持续监测,防止生虫或霉变;
4.提升加工阶段的温度, 以便杀死各个发育阶段的有害生物;
5.在食品加工和包装的各个环节应遵循HACCP的控制;
6.在包装环节需要严管,特别关注包装材料和包装环节的有害生物威胁;
7.在食品饮料包装层叠储存阶段,存放区域不得发现有害生物;
二、食品饮料生产企业PMP相关的环境卫生管理
1.环境卫生是企业每个员工的职责,除了安排每日清洁工作外,还必须有定期拆解机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程序;
2.环境卫生和消毒在每个控制点必须是可监控的;
3.允许使用的有害生物防治药剂必须是有资质的防制员在指定区域施工,所有施工必须记录并可以追踪;
4.PMP项目必须与环境清洁和消毒共同实施,并制定食品加工车间清洁、消毒和有害生物防治标准,不达标不得生产;
5.在产品装车前,必须对装载车辆进行仔细勘察;
三、食品饮料生产企业的PMP勘察与监测
有害生物防治人员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在产区平面图上标注有害生物危害关键点和控制关键点,详细列出有害生物控制装置种类、位置、编号,并提交勘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在合同执行期间应定期提交有害生物监测书面报告,列出发现的有害生物形态、习性和危害简介,监测结果分析并绘制有害生物动态分析图。
四、食品饮料生产企业PMP预防设施关键控制点
1.工厂外围至少保证18米内无垃圾、杂物堆放,植物低于8厘米。
2.工厂外围至少保持50厘米内无植被;
3.排水系统畅通;
4.垃圾箱必须加盖、每日清运;
5.装卸区域保持清洁,未使用时紧闭;
6.厂区建筑应当保持完好,避免鸟类筑巢或进入,对外孔道、通风设施设置防护网,具有防虫(小于20-40目)或防鼠(小于0.6厘米)功能;
7.避免夹墙结构,及时填补墙面缝隙;
8.厂区外环境灯光应不具有诱虫作用(钠汽灯),不要直接固定照明灯于生产车间或仓库外墙上,外环境路灯远离车间和仓库入口;
9.室内灯应选用冷光源(害虫喜欢热量),并加装灯罩;并有一定的亮度便于清洁环境;
10.车间和仓库内的诱虫灯应具有防爆功能;
11.地面整洁无污物,无缝隙;所有无用孔洞和缝隙应当填补;
12.门窗密封性能好,防止有害生物入侵;
13.加热、通风、空调系统必须保持完好,定期清洁和消毒;
五、食品饮料生产企业PMP实施要点
1.勘察即将进厂的原材料,搜寻有害生物或受污染的迹象。若发现上述迹象,原材料不得入库与合格材料同库储存。追踪不合格的原材料来源,再度返厂的原材料必须重点检查,必要时隔离储存。
2.建立原材料出入库制度,先进先领用(FIFO制度),此项制度针对所有库存。
3.所有储存物品距离墙面50厘米,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过道走廊宽度足以方便搬运货物。建议在沿墙基的地面采用白漆涂刷50厘米宽带,便于发现有害生物踪迹。
4.有毒有害物品(包括汽油、丙烷气体、电池、杀虫剂和清洁剂等)必须与所有储存的食品保持足够距离,避免污染。有毒有害物品必须采取特别的安全措施。
5.空的装载托盘必须与产品隔离存放,平置,保持干燥、清洁、完好,便于移动。为避免形成有害生物孳生地,移动的底座支架应当与食品分开堆放。
6.任何泄漏必须立即清理。损坏或刺破的包装、露出内容物的包装等必须每日清理,不得过夜。
7.物理防制器械(粘鼠板、鼠笼、粘虫胶、诱虫灯等)应作为防制手段。灭鼠毒饵、其他有毒杀虫灭鼠药物应作为后的手段,且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士施工。
8.一切有害生物密度监测记录和施工记录必须保存完好,档案还应包括合同、第三方保险、有害生物勘察记录、服务记录等,所有服务过程应有记录、可以追踪。
9.建立严格的环境清洁制度,包括环境清洁范围、如何清洁、谁负责、清洁的频率等。现场勘察应对此进行详细评估。
10.在物品进厂前,需要对运载拖车进行详细勘察,主要是有害生物、清洁度和干燥情况评估。不得允许污染的、肮脏的、或有害生物孳生的车辆等运载工具进入厂区。
11.对工厂员工进行GMP,IPM(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有害生物驱除、环境卫生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有害生物管理公司可以提供适合的培训资料,用于对食品加工企业员工的培训。